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强势反弹,共录得42宗新股上市,据市场统计,募资总额高达1,071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逾700%,重新夺回全球IPO市场首位。其中,以A+H股企业为主的上市活动尤为活跃,7宗A+H上市占整体募资额72%,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已有逾200家公司申请在香港上市,行业分布多元,既有传统领域如制造、零售、消费服务,也不乏新兴板块如生物科技、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及电信等。计划来港上市的A+H股企业包括牧原股份、三一重工、三只松鼠、紫光和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电动车的赛力斯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A股龙头、中概股以及海外企业也加入赴港融资的行列,显示香港资本市场对各类企业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成为全球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平台。随着更多大型A股企业排队来港上市,预示下半年IPO动能将持续强劲。这股由内地企业主导的上市热潮,正在为香港写字楼市场注入新动力。
01 带动香港甲级写字楼需求
核心地区更稳固
对内地企业而言,香港不仅是国际融资平台,更是通往全球市场的战略据点。莱坊团队观察到,越来越多筹备上市的企业在资本运作前后,倾向于进驻形象突出、配套完善的高端写字楼,设立投资者关系、法务合规、财务披露及国际业务拓展等部门,以提升品牌形象、满足投资人及合作方的期待。
与此同时,来自TMT(科技、媒体与通信)行业的企业及拟上市公司也持续释放出稳健的租赁需求,对办公空间的地段、设施及品牌形象提出更高要求。围绕IPO展开服务的相关机构亦在同步扩张,包括对冲基金、为内地企业提供境外上市法律支持的律师事务所及投行等,正加快布局核心商圈。
这类需求集中于中环、金钟、湾仔等传统核心商业区,聚集了大量拟上市企业、投资银行、基金、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形成了一个高度集中的IPO生态圈,便于与客户、合作伙伴进行面对面沟通,这一趋势进一步巩固了甲级写字楼的市场地位,不仅能提升自身的专业及品牌形象,也能增强客户的信任感。例如,小红书虽尚未上市,但其国际业务爆红后,已于2025年初承租铜锣湾时代广场约7,000平方英尺的写字楼面积,与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企业同栋,形成内地科网企业聚集的核心社群。
除了在香港中环设立办公室之外,相关的专业服务机构也开始考虑在华南地区布局,尤其是深圳、广州等城市,营商成本相对香港核心区更低,无论是租金、人力资源还是日常运营开支,都具有明显优势。对于一些希望控制成本、但又需要贴近客户的专业机构来说,华南提供了一个具有理想性价比的选项,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更多机构已将华南视为战略性补充。然而,位于非核心区的写字楼市场在香港及内地仍将面临租金压力。
02 九龙区崛起
新经济企业的新选择
虽然核心区仍是企业首选,但莱坊观察到,越来越多头部企业也积极考虑将九龙区作为业务拓展的据点。九龙东经过十多年转型,已发展成为“第二个CBD”,拥有大量甲级写字楼,例如如ICC、海滨汇、One Bay East等,提供现代化设施与大面积楼层,尤为适合科技、制造、物流等行业。
此外,九龙区交通便利,邻近高铁站与口岸,为内地企业提供便利的跨境通勤选择。 备受瞩目的高铁西九龙站上盖的大型综合发展项目International Gateway Centre(IGC),位置直通内地高铁网络,从深圳、广州甚至更远的内地城市出发,仅需数小时即可直达IGC。随着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加深,越来越多企业寻求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或拓展国际业务,大大提升商务效率。IGC目前已吸引了国际金融巨头瑞银集团(UBS)将其中一座大楼定为其亚太区总部,彰显其战略价值。
03 “双据点策略”兴起
企业空间部署更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最大规模IPO之一的宁德时代,除在中环云咸街设立办事处外,也在香港科学园设立超8,000平方英尺的研发中心,成为其全球第六大研发据点。这反映出企业正在采取“双据点策略”:在核心区设立总部以维持品牌形象,同时在成本效益更高的地区设立研发或运营中心,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平衡。
04 展望未来
资本驱动下的空间创新
随着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趋势持续升温,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巨头,香港写字楼市场正迎来由资本驱动、产业转型与空间创新共同推动的新一轮增长周期。
莱坊预期,核心商业区的甲级写字楼租赁活动将逐步回稳,并出现租赁量回升的迹象,反映出市场信心回升与高端需求稳健增长。 香港作为“中国+国际”双向平台的角色日益巩固,办公楼市场的多元发展值得期待。
来 源: 莱坊
编 辑: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