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雄安新区的发展进程迎来一个熠熠生辉的重要节点,中国中化首批132名员工正式入驻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成为继中国星网、中国华能之后,第三家实质性落地雄安的央企,为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自雄安新区设立伊始,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便被赋予了极高的战略意义,它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关键之举。在这一宏大战略规划中,央企疏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中化作为首批响应号召、投身疏解的央企之一,如今以“第三家入驻央企”的身份完成员工落地,不仅延续了央企疏解的密集节奏,更标志着新区承接能力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成型”的新阶段,堪称疏解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雄安中化大厦夜景
从产业带动层面来看,中国中化在能源、化工、农业等领域拥有深厚底蕴与强大实力。作为第三家入驻的央企,其与前两家落地企业形成差异化互补——中国星网引领空天信息产业、中国华能推动绿色能源发展,而中国中化则将为新区注入高端化工、现代农业等关键产业动能。随着其员工入驻雄安,与之紧密相连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也将逐步向新区汇聚。例如,中化旗下在化工新材料研发、精细化工生产等方面的子公司及合作伙伴,未来可能会因总部迁移的协同效应,在雄安新区或周边区域布局新的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这将极大地丰富雄安新区的产业生态,加速构建起以高端高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同在新区的产业土壤中播下了一颗颗极具潜力的种子,为后续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人才集聚方面,这100多名员工是中国中化的先头部队,他们的到来,不仅为雄安新区注入了新鲜的“智力血液”,还将吸引更多同行业优秀人才的目光。正如“孔雀东南飞”一般,当这些先行入驻的员工在雄安安居乐业、事业有成的消息传开后,会吸引更多相关领域人才怀揣着梦想奔赴雄安,为新区的建设添砖加瓦,推动新区在人才竞争的赛道上加速前行,形成人才汇聚的强大磁场效应。
科技创新领域同样意义非凡。中国中化一直以来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拥有众多先进的科研成果与创新技术。员工入驻雄安后,将依托新区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比如在绿色化工技术研发上,有望与雄安新区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的目标紧密结合,研发出更多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型的化工生产工艺,助力雄安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走在前列,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为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曾明确指出,央企搬迁入驻能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引领科技创新、促进要素集聚,提升雄安首位度和综合竞争力。中国中化员工的入驻,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随着后续更多中国中化员工的陆续入驻,以及中国大唐、中国华电等其他央企的不断跟进,雄安新区必将在产业、人才、科技等多方面实现质的飞跃,逐步成长为一座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未来之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中闪耀出最为璀璨的光芒,开启承接疏解工作的全新阶段,向着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稳步迈进。
电建智汇城雄安电建智汇城是中国电建献礼未来之城的战略作品。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6万平方米,汇聚了写字楼、商业、公寓、住宅、酒店及经营性文化设施六大业态,致力于打造集商务办公、休闲购物、社交娱乐、文化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投建营一体化的标杆型示范区。
作为雄安首批市场化项目之一,雄安电建智汇城率先打造主题楼宇。目前,已获得“机器人创新中心、智慧建造大厦、基金产业园、奥特莱斯主题街区、医疗健康公共服务创新中心、商业航天中心”六个主题楼宇授牌和“雄安电建智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正式认定,已吸引众多央国企及上下游机构入驻项目园区,构建了“我的上下游,就在我的上下楼,最远不过隔壁楼”的产业生态圈。
来 源: 雄安电建智汇城
编 辑: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