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引领者,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794.8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居全市各区首位,已经驶入数字经济发展快行道。近日,房讯网就北京国际财富中心如何依托园区自身拥有的金融和财富管理产业赋能,助力副中心数字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对富华置地副总经理温亮进行了专访。
顶层设计,是指引
2025年7月,北京市率先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随后,结合各区定位和优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布局"一区一品"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其中,副中心重点发展网络安全、元宇宙和智慧城市三大数字经济方向。通过创新驱动,副中心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意在为人们提供更为智能、便捷的城市副中心,同时也为企业打开了新的数字化增长空间。
在顶层设计层面,副中心以"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工程"为依托,以"科创资源倍增工程"为驱动,以"'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为目标,"三大工程"的规划布局,更深入的强化了副中心对数字经济的系统谋划与引导,为副中心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和路径,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指引。
产业政策,是支撑
前瞻的产业布局,需要完善产业政策作支撑。
就在今年4月,副中心发布《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针对数字经济相关领域,从技术攻关、智能化提升、标准创制、创新载体建设、供应链等方面,制定了全面产业扶持政策,最高补贴达2000万。
针对数字经济应用最为活跃的先进制造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等领域,副中心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并举办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城市副中心论坛等重量级活动,向世界展示副中心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探寻发展趋势,为产业高速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配套建设,是基石
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配套建设。
在创新资源引入方面,副中心推动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研究院、中国信通院国家ICT技术产业创新基地、北京服装学院等名校院所落地运行,从而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的智库、科研、人才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在算力建设方面,汇天网络、腾龙万国在原有数据中心基础上改造升级,将打造大规模算力集群。北京亿安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0亿元,在副中心打造亿安天下智算中心,现已完成选址及能耗审批。
在平台建设层面,有关方面与21世纪空间技术公司共同谋划"超高清卫星数据空间开放平台",拟落地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软通动力拟与北京城市学院合作共建京津冀信创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副中心完善产业配套建设,成为了数字经济茁壮成长的发展基石。
企业汇聚,是硬核
如今的副中心,已成为众多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的发展沃土。
目前,副中心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1100家,累计培育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82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0家。网络安全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北京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吸引218家企业注册落地。元宇宙产业集群致力构建AI+XR、XR+IP等产业创新矩阵,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投入使用,已吸引108家元宇宙企业入驻。、在网络视听产业领域,副中心也迎来了企业聚集浪潮,全国头部MCN企业无忧传媒进驻北京国际财富中心。无忧传媒的进驻,必将发挥"链主"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网络视听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城市副中心,形成产业集群,赋能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众多企业进驻,正不断完善副中心数字经济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化发展模式。
产业空间,是载体
企业的聚集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承载空间建设。为进一步促进副中心数字经济发展,副中心内已汇聚有众多优质产业空间载体。
位于运河商务区核心,千年大运河畔的北京国际财富中心,2024年与通州区政府签署《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文化数字资产交易专区》合作协议,依托园区自身拥有的金融和财富管理产业赋能,助力数字产业的聚集和发展。
作为副中心乃至整个北京核心商务区内罕有的低密滨水园区,北京国际财富中心一线毗邻大运河,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容积率仅0.5,规划有企业独栋、总裁会客厅、国际会议中心、商务配套等多元业态。
前瞻的顶层设计、全面的扶持政策、完善的产业配套、众多的企业聚集以及多元的空间载体,让数字经济得以在副中心飞速发展,也推动着副中心从此驶入数字经济发展快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