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房企更名潮再现 “去地产”仍名不副实
http://www.funxun.com房讯网2020-5-8 16:36:16
分享到:
[提要]标杆房企目前多数主营业务仍是房地产开发,且地产开发收入占比大多超过90%,更名、多元化目前仍是为了打造概念,主营业务未有实质性改变。

  4月24日,龙光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光”)公告称,建议将公司中文名称由“龙光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龙光集团有限公司”。同日,禹洲地产(以下简称“禹洲”)也在晚间发布公告称,拟更名为禹洲集团。

  时间再往前推,3月底,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茂”)也发布了一则更名公告,将公司名称更改为“世茂集团”。

  自2018年房企掀起更名潮,今年以来,又有三家标杆房企宣布更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不难看出,这些房企更名背后,都将原本名称中含有的“房地产”或“地产”去掉,替换成了“集团”。

  一位更名房企副总经理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房企更名也是为了匹配现阶段的公司业务,随着公司发展,业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开发,商业、物业管理等都是企业培育的新发力点。更名为“集团”更能概括公司业务的综合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房企有意弱化“地产而强调多元综合的发展业务,目前TOP20房企中仅有华润置地、富力地产、正荣地产名称中还保留“地产”字样,但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标杆房企目前多数主营业务仍是房地产开发,且地产开发收入占比大多超过90%,更名、多元化目前仍是为了打造概念,主营业务未有实质性改变。

  从“地产”到“集团”

  连续多年高速发展之后,房企已经具备规模,尽管大多数房企依然看好房地产行业发展,但是从未来潜力来看,地产红利正在逐步消退,不少标杆房企不约而同开始寻求转型,更名被认为是其转型多元化发展的标志之一。

  实际上,房企更名并不是新鲜事。

  早在2016年,恒大就将名称从“恒大地产集团”更改为“中国恒大集团”。更名后的恒大的确涉足多元业务发展,比如汽车科技、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

  2018年,房企更名更是迎来一波热潮。据公开资料统计,仅当年更名的房企就有20多家,其中不乏龙头房企万科、保利等。

  这股更名势头也延续到了2020年。今年以来,世茂、龙光和禹洲先后宣布更名。

  更名背后,是这些企业纷纷将名字中的“房地产”或“地产”字眼去掉或代替,改为“发展”或“集团”。

  对于更名,禹洲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建议更改公司名称旨在反映公司长期多元化业务策略以及更有效地宣传企业形象,推动日后业务发展。

  据公开资料显示,禹洲目前的业务已从此前的专注于住宅开发转变为同时开发包括写字楼、购物中心及酒店在内的零售及商用物业,以及建造、装修及装饰工程。此外,物业管理也是禹洲目前从事的业务类型。

  基于此,公司董事会建议进行更名,用“集团”代替“地产”意味着公司扩大经营范围的需求。

  与禹洲类似的还有龙光和世茂。

  3月30日,世茂发布公告称,将更改公司英文名称及其中文的双重外文名称。董事会建议将公司英文名称由“Shimao Property Holdings Limited”更改为“Shimao Group Holdings Limited”,及其中文的双重外文名称由“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世茂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对此,世茂回复称,过去多年致力于为股东创造价值,并持续拓展业务范畴,截至目前,集团主要从事住宅物业开发、商用物业开发、酒店投资及营运。业务已不再单一局限为房地产开发。

  房企更名折射出大型房企正在从单一的地产开发向多元业务发展转变。

  地产业务仍是中心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房企更名有弱化地产而着力发展多元业务之意。

  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部董事张琳认为,综合来看,目前房企多元化发展大多仍围绕地产相关领域加以延伸展开,如教育、旅游、医疗等。除此之外,在模式上则在原有销售为主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长期运营和管理。也有少数企业进入全新产业,如汽车、娱乐等。

  这一判断与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的几家标杆房企(其中包括几家近年有更名举动的房企)目前的业务类型基本吻合,除了房地产开发业务,房企的其他收入主要来源于建筑、物业管理、商业运营等,基本都是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领域。

  从业务的收入占比来看,数据显示,在头部房企中,房地产开发业务仍是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类型,多数房企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占比超过90%。

  其中,中国恒大、万科、保利、世茂房地产开发收入占比超过94%。相反,华润置地虽然名称中依然带有“地产”字眼,其房地产开发收入占比为86.1%,其购物中心、酒店等投资物业收入也有超过10%的占比。

  头部房企中,目前弱地产化最明显的是绿地控股。一直以来,绿地都是业内的营收大户,2019年,绿地实现营业收入4278.23亿元,房地产开发收入为1943.26亿元,占比仅为45.42%,而其重点发力的大基建板块,即建筑和相关业务也贡献了1884.86亿元营收,占比约44%。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原有非主营业务的营收至少要占到3成以上,房企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转型。

  从目前多数房企房地产开发收入占比超过9成来看,房企转型仍然任重道远。

  “目前来看,多数地产商大幅转型去地产化的成功案例较少,成功的转型多数体现在服务理念的持续提升、项目品质的创新。在传统主业的基础上,围绕资产管理优化、相关产业领域进行提升,实际证明仍是较好的路径。”张琳表示。

  此外,不少房企在更名时都会表示不会对公司发展及投资者的利益产生影响。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认为,虽然房企更名对当下的公司经营不会产生影响或变更,但一方面房企更名是给自己一个定位,不局限于只做开发商,可以尝试其他类型的业务;另一方面,近几年房企涉足金融、文旅、影视、长租、物业的房企越来越多,股东也日益多元化,利用“集团”“控股”的字样取代“地产”有助于吸引股东。

  也有房地产从业人士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有些房企更名并非是为了去地产化,而是在扩大经营范围的基础上,给资本市场更多想象空间。

  例如物管企业分拆上市时更愿意以“服务”命名而非“物业”,这是因为“物业”所代表的业务较局限,而“服务”的想象空间更大,也更能获得较高估值。

  但是,也应认识到,影响企业资本市场表现的因素是多重的,从此前更名的房企市值变化来看,靠更名画下多元发展的“大饼”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想象空间,房企还是应多修炼内功,在盈利水平和财务管控上下功夫。

  “房企更名对企业来说只是第一印象,在深入业务合作后还得看企业的业务能力,企业多元化发展也得靠企业的运营情况。在估值上,会根据企业目前的实际业务情况来进行估值。如果业务多元化,其他业务的成本支出占的比例高的话,会对其他业务进行估值汇总。” 王小嫱表示。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编辑:wangdc

分享到:
广告
推荐阅读
推荐楼盘

· 中海空港中心 [顺义区]

· 中海瀛海大都会 [大兴区]

· 珠江·峯汇国际 [昌平区]

· 新时代国际中心 [丰台区]

· 金融街国际 [西城区]

· 京投万科西华府 [丰台区]

· 华瑞大厦 [朝阳区]

· 北京·壹号总部 [通州区]

· 万科·天空之城 [昌平区]

· 鸿坤·国际生物医药园 [亦庄开发区]

广告
房讯推荐
热点资讯
房讯网关于版权事宜声明:


关于房讯-媒体报道-加盟房讯-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方式
房讯网 版权所有 2001-2020
京ICP证100716号
广告服务:010-87768550 采编中心:010-87768660 技术支持:010-8776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