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新形势下,如何保障我国的供应链安全
http://www.funxun.com房讯网2022/5/23 15:43:00
分享到:
[提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发达国家针对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过度金融化等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发达国家针对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过度金融化等问题,通过制造业回流和转型升级的再工业化战略,以提振实体经济和本国就业,逆全球化开启。成本上升的中国制造业腹背受敌,一方面面临新兴国家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面临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全球供应链也开始深刻重构。

    2018年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2022年俄乌战争以及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都引发了不同程度的供应链紧张和短缺。作为全球门类最为齐全的制造业大国和第一出口国、第二进口国,中国的供应链呈现较强的韧性和脆弱性并存的特征。我国应扬长补短,强化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增强自身在国际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从国家、企业、制度的各个层面加强原始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最后,对内进行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打通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卡点、堵点,对外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尽快形成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产品间贸易和供应链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形式。相比传统的产成品贸易和产品间分工的传统国际分工,全球供应链分工的快速演进,为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依靠人口红利和市场规模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然而全球供应链分工体系在过去几十年推动全球经济繁荣增长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和矛盾,突出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机会不均等和发达国家的反全球化。

    前者是诸如非洲等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受到要素禀赋、基础设施、地缘状况等条件约束,未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国际分工中不断被边缘化,并且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也面临着分工地位不高、附加值创造能力较低、分工效益和利益有限等困境。后者则是发达国家不同利益集团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利不均衡,发达国家的资本和精英通过跨国公司和产业梯队转移获利丰厚,但广大劳动者却因此失业或是工资福利下降,国内阶层矛盾愈演愈烈。因此,虽然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却对全球供应链也有着重构需求,一方面是政党为转移国内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提振本国实体经济和就业,最后也包括抑制发展中国家崛起。

    此外,自2020年开始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蔓延和反复,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诉求,并加速了这一进程。一是疫情为部分国家借防疫之名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新的借口;二是新冠疫情中全球供应链的紧张也促使各国供应链的布局开始从效率向安全的转向;三是疫情的持续蔓延加速了数字技术的变革及产业数字化,继而对全球供应链重构产生深刻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已经发生并且未来还会加强的全球供应链重构包括三方面的趋势:一是全球供应链会在一定程度上收缩,呈现本土化发展趋势,将相关产品和产业的生产环节迁回国内;二是全球供应链的构建将更加具有区域特征,即区域化将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WTO之外如火如荼的一系列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即是佐证;三是无论从垂直分工还是水平分工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分工将呈现多元化发展形态,即广泛建立备胎计划和可替代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的研究显示,在全球高出口中心度的产品中,中国在其中八成产品的出口上具有优势,供应链呈现出较强韧性。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分类标准,中国是唯一拥有全部大、中、小工业门类的国家。2017—2018年,《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国际公约》(HS)六位码下全球贸易共包括3556种中间产品,中国在其中2247种的出口规模位列全球前三,而且中国出口858种高中心度产品(该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其中693种中间品的出口规模位列全球前三(其中444种在2017年和2018年均排名第一)。这意味着中国在高出口中心度的中间品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出口优势。这也印证了在2020年2月前后,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冲击,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20年3月联合国发布报告指出,全球约20%的制造业中间品贸易来自中国,如果中国的中间品出口下降2%,将导致45个主要经济体出口下降约460亿美元,其中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受影响最大。

    同时,也要客观理性地认识到中国供应链存在的脆弱性。

    一是我国对能源、金属大宗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通过对中国进出口货物种类进行分析,发现能源(例如,石油、天然气)与金属原材料(例如,铜、锰矿石等原材料)均较为依赖进口输入,其中石油进口依赖度为73%,天然气为103%,铜为93%,锰矿石为96%。中国能源进口主要依赖中东、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地区,总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当前中东、俄罗斯等石油产地地缘风险上升,或将对能源安全进口造成负面冲击。从金属原材料来看,以铝为例,进口依赖度上升至约60%,主要依赖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三国,占比超过96%,进口渠道尤为集中,供应链脆弱性也随之显现。

    二是我国对关键核心技术掌控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等“卡脖子”问题严重。如某集成电路企业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35%来自美国,17%来自日本,国内仅占12%。此外,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通用高端芯片、模拟芯片、EDA软件等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CPU自给率不足1%,几乎被美国英特尔、AMD(超微半导体)等巨头完全垄断。高端模拟芯片领域,自给率不足5%,对美及日韩严重依赖。机器人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性能减速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先进控制器、新型传感器等高度依赖进口,国产减速器产品在精度保持性(寿命)、可靠性、噪音等方面仍有差距,高精度编码器、高性能电机制动器等伺服电机核心部件,高清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等仍待突破。

    三是中国在两成高出口中心度的产品中并不具有优势,而且中国外贸呈现“大进大出”特点。中国出口的一些高中心度产品本身的生产过程,也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中间产品。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是中国供应链脆弱性最高的三个行业。特别地,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行业的复合脆弱性指数是后两个行业的3倍以上,是中国供应链安全性值得高度关注的行业。


    1、强化政治、经济依赖关系,扬长补短突破受制约局面

维持全球各国关系运行的“经济决定政治”、“利益决定关系”的基本逻辑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首要途径,仍然是强化中国与周边国家乃至全球主要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在此过程中,即便遭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各种技术创新封锁和经济脱钩行为,中国也必须坚持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维持和强化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基本发展策略,而不被眼前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以及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之外的种种行为所干预和蒙蔽。
需要“扬长”强化现有比较优势,巩固优势产业之于国际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增强其他国家地区对于中国优势产业的依存度,例如,纺织、服装配饰、电子电器、金属制造品、办公设备、一般工业设备、杂项制成品等。“长板”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算法和软件的应用创新,提升其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并增强与西方供应链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强化其在供应链上的不可替代性。加快补齐国内产业链短板,着力固链强链延链补链,实现我国制造业核心产业链自主高效,促进产业链加快向全球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跃升。加快补齐国内大宗原材料的短板,通过节能减排、能源和材料替代、进口多元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原材料安全。

    2、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此,在国家宏观层面,要加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在企业微观层面,要努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制度设计层面,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3、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争取规则主动权

    今年4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短期来看是应对疫情反复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需要,长期来看是为经济继续保持高质量增长夯实基础。依托数字赋能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统一流通体系有助于要素跨区域流动,将有效降低国内要素流通成本。同时,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提升各类市场主体在竞争中的公平性,降低区域、行业壁垒,将有更多中小企业可以进入到更多的产业领域,进而稳定供应链微观基础。
此外,面对美日等国家的围堵,我国要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申请加入CPTPP,推进中日韩高质量FTA谈判,对标国际高标准推进国内改革,在开放竞争中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则、标准和体制,积极应对非市场经济导向、毒丸条款、长臂管辖等对手发起的规则战,在规则竞争管理中提高产业供应链基础能力和弹性水平。

来源: 金茂北京商办

编辑:liu

分享到:
广告
推荐阅读
推荐楼盘

· 金第梦想山 [怀柔区]

· 天通科技园 [昌平区]

· 华樾中心 [朝阳区]

· 六工汇 [石景山区]

· 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 [西城区]

· 中海空港中心 [顺义区]

· 中海瀛海大都会 [大兴区]

· 珠江·峯汇国际 [昌平区]

· 金融街国际 [西城区]

· 京投万科西华府 [丰台区]

房讯推荐
热点资讯
房讯网关于版权事宜声明:


关于房讯-媒体报道-加盟房讯-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方式
房讯网 版权所有 2009-2022
京ICP证100716号
广告服务:010-87768550 采编中心:010-87768660 技术支持:010-87769770